从“一美元拍卖陷阱”说起。
1971年,耶鲁大学经济学家马丁·舒比克(MARTIN·SHUBIK )设计了一个案例-他提出用一张普通的1美元进行拍卖,而规则呢有两条:其一是出价最高的获得这一美元;第二条,在多个出价者中,最终出价最高者和出价次高者两者都需要按照自己的出价付钱。拍卖以5美分为基础,每次加价5美分。
耶鲁的学生觉得这位经济学家脑袋出了问题,1美元可以用几美分就拿到了,简直太好赚了。拍卖开始了,A出价5美分,B出价10美分;15美分,20美分……45美分,50美分。现在问题来了,如果A不再出价,此时教授将以95美分的价格卖出这1美元,教授亏损5美分,那么学生会不会出价呢?学生A想了想,如果此时停止出价自己将凭白损失45美分,如果继续出价到55美分还是有可能低于市值45美分的价格获得这1美元的。所以学生A选择继续出价到了55美分。B也是思考了一下如果不出直接亏损了50美分,而继续出价到60美分是有可能赚40美分的,所以也会继续出价。
但是学生们已经觉出不对劲了,因为教授的1美元已经开始赚钱了。双方又继续出价到了95美分和100美分,大家实际上都已经陷入了困局。A若停止出价则损失95美分,B若停止出价则损失100美分,而根据规则此时教授的1美元已经接近翻倍。
A想了想如果继续出价到105美分,只不过亏损5美分,而B也不想亏损掉之前的报价,继续报价到110美分,如果能赢下这1美元也只是亏掉了10美分,所以俩人依旧继续出价。但此时双方都明白,即使赢了拍卖,自己也是赔了的,于是双方都陷入了一种困境中。
马丁·舒比克做了很多次试验,这1美元拍卖得到的结果是20-60美元。
耶鲁的学生是笨蛋么,竟然用几十倍的价格买这1美元。
其实,这件事最开始的时候学生们并没有考虑太多,一来是觉得比较有意思,二来觉得通过这事可以小赚一笔。但是随着出价进行他们都意识到了自己陷入了困境,不想再玩了,但是退出游戏又会白白损失一笔钱,这是自己不想接受的,而到了最后的阶段自己也完全是后悔了,后悔最开始就不应该参与这个游戏,但是又不能停下来,停下来就只能亏得更多,直到某一方实在受不了退出竞价,而获胜的一方付出了几十倍的价格获得了这1美元。
为什么要说这个“1美元拍卖陷阱”这种“理论”化的东西呢,其实它是可以套用到时下非常活跃的一些非法金融活动中去,诸如“传销”、“高息集资” 、“收藏拍卖”等等这些所谓的“新形式产品”的。小编无意解析现在传销的模式诸如南派北派之类的,只想说一点共性:开始拉你“入伙赚钱”或者传递“新形式”的人一般来说都会给你一个新颖的说法,这个说法一定是超过你认知的理论,用来吸引你的注意;并且会明确告知或者极度暗示性的让你知道这钱会赚的简单而轻松,只需你付出很少很少,就可以让你赚到很多很多。而这个形式轻松赚钱的“方法”其实就那张等你来竞价的“1美元”,只要你花5分钱就可能拿到1块钱,而只要你参与了,你便成为了出价的一员,你付出的金钱、时间、精力、情感等等都是你的“出价”,渐渐你就会发现你似乎怎么都拿不到这“1块钱”。直到最后你所付出的成本已经远远超过这“1美元”。
很多人深陷“传销”不能自拔,其实明知道知道自己上当受骗了,还要用同样方法骗别人,也都是想办法让自己获得自己的这“1块钱”,让自己的损失降低。直到最终想明白这件所谓的“新颖又轻松的赚钱方式”不过是别人设下的把戏,承认了自己盲目犯下错误,放弃之前的所有“出价”,止损离场,才能走出这个陷阱。
那么有什么方法能防止进入这种“陷阱”呢,小编给大家的方法就是“不参与”,这是最好的策略。当然这里会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,咱们有机会再聊。
小瑞会在自媒体平台定期推送反诈防骗知识,希望大家多多关注,避免上当受骗,财产受到损失